“天才媽媽”以祖傳工藝打造潮流時尚
當綿延千年的傳統工藝與最潮時尚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答案無需猜想,因為這已經在中國的偏遠地區發生:一群技藝超群的女性已抓住機遇,大放異彩。
“天才媽媽”是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為支持鄉村婦女發展而設立的項目。相比大都市的女性,鄉村婦女往往更缺乏發揮所長的機會。
該項目為中國偏遠山區和鄉村婦女籌集資金,讓她們得以施展傳統技藝,傳承寶貴的文化習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善舉不僅可以改善她們的生活,更幫助她們學習利用數字工具和新的方式表達自我,發揮創意。
最近舉行的一場時裝展便是項目的絕佳案例。
今年上半年,九位來自偏遠地區的時尚繡娘遠赴上海,與時尚設計師和明星合作,利用傳統工藝打造了一場奪目的T臺秀。設計師們將民族傳統繡片與現代電腦印花相結合,展現出一種富有生命力、大膽創新的時尚風格。
“上海時裝周X約會天才媽媽”活動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舉辦。
苗族天才媽媽
當你走進上海時裝周展廳,你會發現當中佇立著一件格外顯眼的紅色禮服,旁邊有一位苗族姑娘正在描繪。她叫王欣穎,來自貴州丹寨。她正在進行“蠟染”,這是一門源自2000多年前的印染技藝,而苗族的祖先和長輩便是通過這門技藝來表達自己的美術風格、審美與想象力。
王欣穎展示貴州丹寨臘染。
一只蠟染而成的鳥,就充分體現當中所蘊含的苗族文化——飛鳥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希冀;魚鱗代表著對多子多孫的祈盼;鳥的翅膀卻由蝴蝶翅膀演化而成,這可追溯到苗族的起源,傳說蝴蝶媽媽孕育了世間萬物。
蠟染中的螺旋紋、鳥紋、魚紋。
王欣穎在家鄉的生活十分忙碌,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要兼顧自己的蠟染工坊。借助跨界合作和多媒體推廣,她的事業得以蓬勃發展。
大忙人媽媽
王欣穎并不是唯一一個得到“天才媽媽”項目幫助的人。何茂晴──一位來自貴州、笑容爽朗的媽媽──同樣獲得了項目的幫助。
她說:“以前我沒有工作,現在我是個大忙人啦!”
何茂晴傳承著扎染手藝。年輕時,村里窮困,為了賺錢和拓寬視野,她走出大山,來到廣州打工,一晃就是十幾年。由于不想讓女兒成為留守兒童,她最終選擇回到家鄉。
何茂晴向我們介紹貴州荔波扎染。
扎染不僅是她補貼家用的技藝,更是她的快樂源泉。她說:“在全情投入扎染時,我便能享受它帶來的快樂。”我曾經認為自己一無所長,但現在我享受到做扎染所帶來的成就感。
“我來到上海向更多人介紹和展示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感到很自豪。”
?何茂晴親手做的扎染作品,生動可愛。
在家鄉,何茂晴經常把村里的婦女聚集起來,一邊做扎染,一邊幫她們接訂單、售賣成品,實實在在增加了大家的經濟收入。扎染成為一股凝聚人心的力量,讓村里的人情味越發濃了。
農民畫媽媽
你可能沒有聽過位于吉林省的東豐縣,但當地有著極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民畫。東豐縣農民畫歷史悠久,以色彩亮麗、構圖飽滿、鄉土風味濃厚而獨樹一格。
劉莉高中畢業后因家庭條件所限被迫放棄學業,跟隨父親學習農民畫,至今其畫作已被多本畫冊收錄出版,使她能夠賺取額外收入并繼續學業。她介紹說:“農民畫出自農民之手,能夠真正展現當代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情感和狀態,是一種現實主義的藝術展現。”
受諸多因素影響,東豐縣很多女性都未能找到合適的就業出路。東豐農民畫約400位骨干創作者中,像劉莉這樣的女性畫家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東豐農民畫至今已有580件作品獲獎,先后被送到瑞士、阿根廷和新加坡等國展出,近800件作品被世界知名美術館收藏,還被送往聯合國總部舉辦畫展。得知在家鄉也可以賺取可觀的收入,很多外出打工的女性也回到了東豐從事相關工作。
綻放鄉村“她力量”
自制定以來,女性平權進展仍相對緩慢。直至今日,全球適齡就業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比例仍不足。在世界許多地區,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依舊不足。而眾所周知,無論在公共或私營機構,女性領導者仍然鳳毛麟角。
性別平等是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保持開放態度并確保女性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極為重要──這也是“天才媽媽”項目的目標之一。
得益于互聯網的大力推動,“天才媽媽”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得以籌集資金,賦予眾多像王欣穎、何茂晴和劉莉這樣的鄉村女性一展所長的機會,讓她們施展才華和創意,走向充滿無限可能的廣闊天地。
天才媽媽們的蛻變,讓我們看到數字化公益扶持女性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潛力。更多公益組織可以運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專業度及影響力,更好地應對鄉村振興中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