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夢想:留守兒童成為世界杯護旗手
文博從小在祖父母的養育和教導下長大,是中國數以百萬計的留守兒童之一。他的父母與很多年輕人一樣,離開老家前往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只能把文博留在哈爾濱和祖父母一起生活。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中國約有6100萬名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往往沒有父母雙方的陪伴。然而,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挑戰。在很多發展中國家也有同樣情況,兒童需要在祖父母或其他親人身邊長大成人,而這些親人往往沒有能力或經濟條件為兒童提供所需的情感支援、照顧和指導。
文博就是這群艱難成長的留守兒童之一。本文使用化名以保護他的身份。
文博的父母在他就讀小學三年級時便離異了,當他意識到能見到父母的機會越來越少后,他變得沉默寡言、暴躁易怒。而鄰居們也發現這個昔日愛踢足球的孩子總是獨自放學回家,一路踢著小石子,不愿與他人進行交流。
班主任黃老師留意到文博對足球的熱愛,認為這或許可以點亮他的生活,成為他的感情寄托。因此,黃老師想到向希望工程尋求幫助。希望工程是一個以資助貧困學生教育為使命的非營利項目。項目組評估后決定向文博的學校提供資金捐助。
隨著希望工程“快樂足球”項目的捐贈和落實,文博的學校修建了第一塊人工草坪足球場,為新成立的足球隊提供了練習場地。志愿者們也擔當起教練的角色,為學生們提供了為期52天的足球訓練,目的是讓他們開始參與團隊運動。
2015年春天的一個下午,黃老師為文博報名參加學校的足球隊選拔賽,文博的人生就此改變。從那天起,文博便投身于足球,定期與希望工程志愿者、西安體育大學學生小饒進行足球訓練。
在體育支教結束時,小饒送給文博一雙球鞋作為臨別禮物。這是文博的第一雙皮面球鞋,也是他的可靠伙伴,每次訓練,他都會穿上這雙球鞋在球場上自由穿梭。文博后來成為學校足球隊隊長,并因其足球特長被哈爾濱第39中學錄取。2017年,他開始代表哈爾濱市和黑龍江省參加全國乃至世界級的青少年足球賽事。
同年,文博有了一個新的愿望,就是成為2018俄羅斯世界杯護旗手。他每天練習英語聽力和會話,最終以優異成績脫穎而出,成為那屆世界杯年齡最小的護旗手。
文博的下一段人生旅途又會是怎樣呢?現年16歲的他,希望在疫情結束后繼續進行足球訓練;希望考上足球強校朝鮮族一中;希望以后能夠成為職業球員。循著希望工程恩師的足跡,文博將他從捐贈者那里得到的一雙雙球鞋轉贈給其他熱愛足球的伙伴們。他說:“我接受過幫助,現在,我也想把善意傳遞下去。”
希望工程的“快樂足球”項目為文博和其他留守兒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給予他們勇氣、快樂、力量和提升社交能力的機會。
希望工程項目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1989年創辦,截至2019年,全國已累計籌款161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620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萬所。項目的成功亦引起騰訊“99公益日”的關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投入了數百萬元作為配捐,并將該平臺擴展成企業。
9月悄然而至,隨著“99公益日”臨近,我們將更加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希望可以繼續長期支持像文博這樣的孩子快樂健康成長,賦予他們所需的能力和知識來發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