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全球水資源危機息息相關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據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觀察,許多人對于水的珍貴熟視無睹。“不少人習慣了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會有水流出來。我們很少關心水循環,也不會考慮供水成本,以及如何善用水資源。”
網大為是《零水日》的創作人和制片人。這部獲獎紀錄片旨在提高人們對地球水資源問題的關注,并呼吁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要保護水資源。目前,該紀錄片正在世界各地的電視臺播出。
網大為表示:“聯合國人居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嚴重缺水地區,到2050年更會增加至四分之一。這部紀錄片的目的不是要說我們已有解決全球用水問題的辦法,反之我們是要向觀眾提出問題,希望大家能更了解人類現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零水日》由艾美獎得主凱文???西姆(Kevin Sim)執導,并于幾周前舉辦的Jackson Wild電影節中榮獲“最佳生態系統電影獎”。該記錄片于4月開始在騰訊視頻上線播出,同時也在全球各地的電視臺播出,包括日本廣播協會(NHK)、英國廣播公司(BBC)非洲頻道及地球頻道、國家地理拉丁美洲頻道、巴基斯坦GeoTV、意大利國家廣播電視臺(RAI)、挪威廣播公司(NRK),以及瑞典國家電視臺(SVT)等。
王浩是《零水日》紀錄片首映禮上接受采訪的專家之一。作為業界敬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對全球水資源領域的研究已超過50年。近年來,王院士重點關注氣候變化對水供給的影響,以及水如何緩解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影響。
近日,網大為與王浩院士展開對話,探討全球水資源危機,以及人工智能(AI)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將如何協助人類管理全球食物、能源和水(FEW)資源。
尋找平衡:珍惜和保護水資源
近年來,極端天氣成為新聞熱點。暴雨洪災肆虐中國河南省、歐洲和美國東南部,與澳大利亞、非洲、阿根廷和美國西部的歷史性干旱和大火形成鮮明對比。氣候發生了巨大改變,罪魁禍首正是全球變暖。
王院士表示:“氣候變化導致天氣失衡且極端,因此暴雨、颶風、臺風、洪水和嚴重干旱頻繁來襲。工業化和化石燃料的消耗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導致氣溫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象災害頻生。”
水資源分布不均,一些地方降水過多,一些地方降水不足,致使資源差異更加嚴重,這對于糧食和水資源不足的地區而言是一個噩夢。
王院士表示:“我們要珍惜和保護水資源,更要遵循平衡法則,不能以犧牲FEW即食物、能源和水這三種當中的任何一種資源以換取其他資源,因為它們都是必不可少的。”
網大為表示,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重新平衡水資源使用的現狀。“如今許多發達國家把百分之四十的水資源用于熱力和水力發電,百分之四十用于農業和肉類生產。我們可以利用AI、云計算和其他IT工具來提升效能,大幅度減少這些領域的水資源消耗,同時提高農業和能源基礎設施的生產力和效率。”
利用水資源應對氣候變化
網大為指出,氣候變化和水循環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他說:“騰訊花了多年時間研究這個問題。從衛星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水在流動,氣候變化使水的形態變得更為明顯。像王院士這樣的專家非常少,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水是一個難以掌握的課題。”
王院士稱:“水有助于地球適應氣候變化。水是自然界中比熱容最大的物質,是體積最大的熱電容器。地球表面71%被水覆蓋,水作為一個巨大的緩沖層,有助均勻分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溫度不均。正因如此,氣候變得更溫和,更適合人類生存。”
網大為表示:“在我們向清潔和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化石燃料發電必須大幅度減少,這不僅是因為溫室氣體排放,也是因為發電過程中對水的高度依賴。”
水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電池,儲存可再生能源產生的能量。他表示:“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通過電解水制氫,并將收集的氫氣用于發電或為汽車提供燃料。氫氣經氧化又變回水,可以用于灌溉和其他用途。”
科技向善:信息技術的作用
網大為有一個愿景:借助信息技術的強大力量優化水資源的運用。他說:“要改善水資源的運用,優化農業是其中一個重大推手。”
他進一步解釋:“我們可以利用AI來控制灌溉泵和其他灌溉設備,避免過量灌溉,用剛好適量的水讓植物茁壯成長。農業用水占一些國家和地區總用水量的40%至70%,如果我們能夠使用實時的數據和AI來減少20%的用水量,節約到的水資源已相當可觀。”
網大為說,AI還可以減少發電廠和工廠的用水量。“使用AI可以增強現有基礎設施的功能。我們可以增加傳感器數量和自動化功能,并利用數據提高現有操作的效率。人工智能越強大,我們就越能理解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而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與我們面對的挑戰相比,我們的應用開發和實施步伐是緩慢的。我們知道AI和其他智能技術的力量,也知道軟件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需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水循環的現狀,使政府和行業成員參與進來,合力解決這些問題。地球正在迅速變化,攜手行動刻不容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全球仍有22億人無法在需要時從棲身處獲得潔凈的飲用水。
網大為表示:“全球水資源危機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人沒有足夠的食物,缺少飲用水和衛生設施。我們需要探索各種可能性,采取行動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