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品牌扎根微信生態,吸引中國消費者
近兩年來,跨境旅行受疫情沖擊較大,關注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紛紛借助騰訊的微信生態與中國消費者繼續保持溝通,增強互動。
東南亞地區的許多知名商戶推出了微信小程序,以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用戶參與感,促進在中國的銷售轉化。這些先行者包括泰國最大的商超之一Big C以及運營著新加坡最大的野生動物世界和動物園等旅游景點的萬態保育集團等。
Big C于2022年1月在微信小程序推出其線上商城。
過去兩年,隨著微信小程序對品牌渠道的吸引力日益增強,來自東南亞商戶的活躍微信小程序數量增長了10倍,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迅猛以及跨境電商增長之強勁可見一斑。
從泰國本土商超到跨境電商先行者
在泰國旅游業發展鼎盛的2019年,位于曼谷著名景點四面佛附近的Big C旗艦店每天會接待成千上萬的中國游客。游客們常常到此“掃貨”,攜物美價廉的服飾、護膚品和保健品、美食特產和紀念品滿載而歸。
然而疫情期間,游客數量銳減。Big C迅速開始探索應對不確定性的破局之道,希望重新觸達其最大的國際消費群體——中國游客。
今年1月,Big C通過微信小程序推出了跨境電商服務,以撬動微信生態的無限潛力。微信小程序是微信的內置應用,支持電子商務、預訂、發放代金券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功能。
洞察微信四大優勢
Big C跨境電商高級經理李進輝表示:“公司研究了很多渠道,覺得微信小程序更符合我們的長期戰略需求。”
他列舉了使用微信小程序的四大優勢:
1. 微信開店成本低——微信小程序不收取傭金或手續費,為商戶入駐掃清障礙。
2. 微信擁有成熟的生態。消費者與商戶直接溝通、支付和交易、售前售后支持等全都可以在微信應用中完成,用戶體驗非常流暢。
3. 便于商家整合功能。公眾號、小程序和社群交流一站式平臺讓Big C可以有效維護老客戶,并提升用戶的品牌忠誠度。
4. 產品列表靈活度高。很多平臺對零售商戶上架的品類數量有較多限制,而小程序允許設置的品類更靈活。
從無到有開拓客群
盡管Big C是泰國規模最大的連鎖商超之一,但在跨境電商領域,他們仍需要從頭摸索,在中國市場盡快建立客群。因此,他們將目光率先瞄準曾去過泰國的游客,這些客戶已經熟悉當地產品,更有回購意愿,可以在線購買Big C產品,在中國收貨。
李進輝回憶道,為了幫助小程序商城上線,微信支付國際業務團隊與Big C多次溝通,“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建議、案例分析和其他支持”。Big C采取的策略之一是通過一些專注泰國旅游和生活方式的微信公眾號推廣Big C小程序,精準觸達潛在客群。
通過地推讓更多客戶訪問線上商城是Big C的另一策略。公司在泰國門店的顯眼位置放置了微信支付和公司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便于長居泰國的華僑和華人游客將Big C線上商城信息推給他們身在中國的朋友。
Big C門店收銀臺放置其微信支付和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
勇于試錯,了解市場
李進輝的團隊結合訪問數據和客戶反饋,不斷優化小程序的界面。最初,小程序突出的是Big C的企業品牌。不過,運營團隊發現,強調產品賣點的設計效果更好。不了解泰國產品的消費者可以快速了解產品優點,因此更有可能下單。
Big C根據消費者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聊天群里的反饋改進了產品設計頁面。
小程序后臺操作靈活,商戶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定期更新產品。運營伊始,Big C參照門店銷售情況,在小程序商城主推美妝類產品。不過在試水之后,公司發現在線上更受歡迎的是燕窩等泰國當地零食和特產,于是運營團隊迅速調整了產品展示。
目前團隊遇到的最大挑戰是物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Big C正考慮入駐中國的保稅倉,以縮短訂單處理和送達時間,進一步改善用戶的購物體驗。
口碑效應線上制勝
使用微信小程序的一大好處是企業可以輕松與消費者交流,這非常有助于促進客戶關系。Big C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的客服功能可以實時獲得顧客的反饋意見,此外,備受歡迎的途徑還有微信群,也就是中國社交電商市場特有的“私域”。
Big C客戶支持和運營團隊使用企業微信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企業微信是騰訊專為企業打造的溝通工具,與微信互通。消費者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Big C的企業微信群。在這里,社群運營團隊會與群里成員進行產品和售后咨詢交流,并派送優惠券、產品信息和實用的旅游資訊。
Big C運營著十幾個這樣的顧客群。顧客會分享他們在泰國的難忘體驗,包括美食、購物和觀光貼士。他們還會討論希望購買的產品,而客服人員可以第一時間注意到這些潛在需求。
Big C在微信群里派發優惠券和推薦暢銷品。
當顧客想要的產品到貨時,他們會收到Big C客服單獨發送的通知,并附有購買鏈接。顧客可以點擊鏈接,在微信內通過微信支付完成下單和支付,通過閉環帶來順暢的用戶體驗。
Big C微信小程序上線不久,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盡管如此,Big C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嘗試已經為泰國等地區的商戶投石問路。它簡單而高效的全球業務模式鼓舞了更多東南亞商家實施數字化轉型,化疫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