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的變革力量:騰訊年度公益活動讓慈善融入日常生活
中國的互聯網公益事業可以追溯到2008年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8.0級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共造成超過87000人死亡或失蹤,上千萬人無家可歸。
隨著那場自然災害的破壞力呈現在人們眼前,全國各地民眾展現出空前的凝聚力,紛紛行動起來,通過志愿服務、籌款、網絡和傳播信息等方式提供幫助。互聯網成為社會各界作出回應的關鍵舞臺。互聯網不僅提供了新聞報道平臺,QQ等即時通訊服務也被用來交流信息和組織救援。
驅散陰霾,邁向互聯網公益新時代
與此同時,包括財付通和支付寶在內的中國各大支付平臺開啟快速捐贈通道,短時間內就籌集到約6500萬人民幣。一種全新的合作理念由此誕生,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稱之為“公益2.0”,即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利用,打造人人可公益的新型模式。
民眾對汶川地震救援的迅速響應,為更多的非政府組織和公眾參與公益事業鋪平了道路。企業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公益捐贈主力,貢獻了近三分之二(64%)的善款,而在美國,企業捐贈只占捐贈總額的5%左右。
在汶川地震發生前近一年,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基金會)成立,其作為我們投身公益發展的一部分,助力推動網絡公益活動。我們的旗艦項目“99公益日”于2015年啟動,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年度公益活動之一。99公益日致力于將公益做成人人可參與的全民活動,輻射的公益項目涵蓋扶貧救災、疾病救助、教育助學、生態環保、動物保護、文化保育等各類公益議題。
公益事業面臨的挑戰
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騰訊基金會和99公益日助推了中國慈善事業的轉型升級,解決了公益組織在募集資金方面面臨的許多挑戰。隨著越來越多草根公益組織紛紛涌現,許多公益組織常常很難為人所知。
由于知名度低、曝光機會少,這些組織更難與潛在捐贈者建立聯系,從而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為缺乏資源而難以招募到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擴大社會影響力、建立信任、開發治理框架或申請資金等。
為公益組織提供增加知名度和籌集資金的途徑
每年9月,99公益日使公益慈善事業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99公益日活動已舉辦八年,持續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多元、健康和可持續的互聯網公益慈善生態建設,助力公益升級轉型。
- 打造令人難忘的年度活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99公益日是備受矚目的年度募捐活動,它將捐贈行為打造成值得慶祝和支持的活動,與熱鬧非凡的網絡購物節不同,99公益日推高熱度是為了更好地做公益。
- 建立一個多元、健康、互聯的社區和生態體系。技術為整個99公益日平臺提供了有力支持,幫助建立了一個由公益組織、網絡捐贈者、商業捐助者、媒體、倡導者和專家以合作和互動方式組成的動態網絡。如今,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指尖公益”和“做好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
- 消除公益障礙。我們的目標是讓公益變得簡單易行,任何人只要愿意,就能參與其中。今年,我們通過提高配捐的方式,來支持那些定期捐款的人。此外,我們讓人們不用捐款也能為公益出一份力——只需要在我們的應用中捐出小紅花就可以為心儀的公益夢想打Call。當籌集小紅花達到規定數量后,騰訊基金會將聯合業內合作伙伴篩選合適的公益機構執行,幫助夢想落地。
- 建立一個可信、安全、合規的募捐平臺。騰訊公益平臺從機構資質、信息公開、合作規范、項目健康度四個方面,對所有參與99公益日的機構和項目,設定了更為規范的準入門檻,助力公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更好地運用資源和技能。騰訊基金會認識到,盡管設有愛心配捐基金,但其專長不在于公益行為本身,而是在于提供技術,有效地為捐贈者和公益組織牽線搭橋,扶持在第一線解決問題的公益組織,同時鼓勵潛在捐助者仔細考慮支持哪些公益組織。
賦能公益組織以透明方式提供有效的公益項目
取得募資資格和申請募資對于資源緊張或不熟悉要求的公益組織來說可能是一項挑戰。每年的99公益日活動都會根據過往經驗和反饋進行微調,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時鼓勵多樣化的創新項目和公益組織。
我們為公益組織提供資金,在線下動員、透明合規培訓、企業可持續合作、項目管理能力、第三方評估、合規、管理培訓、組織能力建設等方面為他們提供支持。
關注領域
騰訊基金會積極扶持那些符合基金會優先關注領域的公益組織。其中包括老年人公共衛生、農村青年教育平等、身障人群脫貧致富、野生動植物保護、文物保護等等。在今年愛心用戶提交的8000多個公益夢想中,共有16個公益夢想在99公益日期間上線,包括“支持1000名鄉村兒童去博物館”、“守護10000名鄉村兒童心理健康”、“為10000名鄉村老人提供免費聽力篩查”等。
小紅花的力量
今年99公益日活動的主題是“一花一夢想”。小紅花已經成為99公益日令人喜愛的象征,近6000萬人次在活動期間捐贈了超過1.8億朵小紅花,一起做好事。捐贈者可以在應用中把小紅花捐給他們喜歡的公益項目,這讓公眾對騰訊支持的項目有更多的發言權。
99公益日的里程碑和亮點
如今,99公益日邁入第八個年頭,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益節之一。捐贈人數和募資金額每年都在大幅增長。2015年,也就是活動推出的第一年,有205萬人捐款,籌集了1.3億元人民幣。去年,捐款人數增長到創紀錄的6870萬人,愛心網友向7700個公益組織的13000多個公益項目捐贈了35.7億元人民幣。自2015年以來,數億網民、近7000家企業、三萬多家機構參與了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活動。
目前,99公益日已發展成為期10天的活動,來自2500個公益組織的一萬多個公益項目將通過騰訊的數字公益平臺接受公眾捐款。此外,今年騰訊在三億元配捐資金基礎上,又設立了一億元特別激勵資金,扶持成長型和創新型的公益項目。
互聯網公益3.0——讓公益融入日常生活
公益事業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擴大了99公益日的范圍,不僅將時間延長至10天,而且讓人們可以通過日常行為做公益。步行、學習、閱讀、玩游戲甚至喝咖啡等簡單活動都可以轉化為公益行為。
如果生活中的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毫不費力地與公益行為聯系在一起,不必刻意地打開某個平臺,人們對自己所能帶來的影響有一種主人翁意識,那么我們可以真正地說,公益事業再次實現轉型升級。
以下是三個體現變革的故事,它們借助99公益日平臺,依靠快速增長的公益群體的愛心和捐贈而迎來曙光
故事一:兒童教育與發展
芭莎·課后一小時
和中國農村的許多孩子一樣,成成的父母要到很遠的地方工作,于是把他留給祖父母照料。在學校,他調皮搗蛋,上課心不在焉。后來,學校新開設了一門詩歌課,成成第一個主動要求在同學面前朗誦詩歌,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展示自己。他表現得非常自信,同學和老師都為他鼓掌。
詩歌改變了他的學習態度,這要歸功于“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這是一個藝術、文化和美育項目,服務對象是那些沒有機會上此類課程的鄉村兒童。
截至2021年10月,該項目已經籌集了5000多萬元人民幣,在403所農村小學開設了藝術教育班,覆蓋全國16個省、市、區的20多萬名師生。
故事二:環境保護
一億棵梭梭樹
沙漠化威脅著100多個國家9億多人的生存和發展。由于氣候變化、森林砍伐、農業等原因,肥沃的土壤變成了沙漠,這是當代最大的環境挑戰之一。
在中國北方的騰格里沙漠邊緣,張憐香放棄了在北京的穩定工作,投身于防治荒漠化的“一億棵梭梭”項目,拯救她出生的這片土地。在酷熱、寒風和偶爾的沙塵暴中,這位單親媽媽挖掘、種植和澆灌梭梭樹幼苗,它們能夠在惡劣條件下生存并固定住土壤。
截至2021年底,重點生態區的種植面積達106平方公里,其中張憐香在工人、運水車、水源和自覓苗木的幫助下,10年累計種植40平方公里。她的堅持源于對孩子們的愛,希望為他們創造一個更美好、更綠色的未來。
故事三:鄉村老人扶貧
守望大山
2016年,“守望大山”發起人張新斌和同事們參觀了陜西省的一個小鎮,所見所聞令他想要伸出援手。這個小鎮俗稱外婆村,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失業在家的老年人,他們收入很少甚至沒有收入。
“守望大山”(又稱“外婆的禮物”)項目將眾籌到的啟動資金發放給偏遠地區的空巢老人,用來飼養家禽或者種植農作物。在外婆村,該項目為老人們提供仔雞和飼料,還幫助他們建造雞籠。雞下蛋后,志愿者將雞蛋收集起來在網上出售,收益返還給農民。
賣蛋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改善了老人們的生活。截至2022年6月,該項目已資助1366戶老人家庭,發放雛雞64184只,仔豬826只,玉米280噸。1000多名老年婦女開始自己創業,將新鮮的雞蛋打包好賣給遠方的愛心人士,增加了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