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綿城市”模式或可成為未來城市規劃樣板
由于,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約10厘米,極端天氣逐漸頻繁、雨洪災害頻發,城市生態空間受到極大的挑戰。
為了應對環境變化、雨洪災害對城市居住環境帶來的挑戰,讓城市擬態大自然生態成為一塊更具彈性和韌性的“海綿”,海綿城市的理念應運而生。
“海綿城市”是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解決方案,旨在通過采用自然生態的排水方法來提高城市應對自然環境變化及降水帶來的災害的韌性。
該理念模擬了大自然的水循環,把城市變成“海綿”,利用綠色屋頂、透水路面等綠色基礎設施來實現吸水、蓄水和雨水再利用。
在深圳實踐“海綿城市”理念
作為一家領先的科技公司,騰訊于2017年在其總部所在地深圳采納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和模式。從構思到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騰訊集團總部所在的濱海大廈全部采用了智慧海綿管理系統。
該系統由騰訊智慧建筑管理平臺“微瓴”提供支持,利用傳感器連接大廈周圍的所有綠色基礎設施,根據實時數據分析,對雨水的滲透、儲蓄、凈化、利用、排出進行控制。
例如,屋頂和室外空中花園的水生植物被用來儲存雨水,同時大廈周圍的路面用陶粒透水材料制成,可以吸水并慢慢將地表雨水釋放到地下管廊中。然后,這些管廊把收集到的水循環再利用。
騰訊濱海大廈的路面能夠吸水并慢慢將地表雨水釋放到地下管廊中。
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占地38公頃,也是塊超大“海綿”。園區借助騰訊云的技術能力和各類海綿設施,將自然降水順著規劃好的路徑,引入公園里的淡水湖,每年可補充多達40萬立方米的水,用以支持濕地生態系統。
騰訊技術提供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借助云計算,團隊利用氣象學、水文學等多種數據庫,構建了互聯互通的深圳智慧海綿城市管理系統。
該系統為城市運營提供了深圳水務系統的清晰概況,使他們能夠匯總所有數據,對重要的“海綿城市”項目作出明智的預測和評估,同時,還可以監測水質,決定在哪里增加排水點以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據騰訊云智慧地產智慧海綿項目負責人余漸新介紹,隨著接入的數據越來越豐富,騰訊云智能相關技術也可以應用到系統中,持續優化其中的大數據分析模塊,使其能夠做出精準有效的預測和評估。
騰訊云相關技術可以應用到智慧海綿城市管理系統。
到目前為止,該系統已覆蓋深圳11個區,為深圳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智能評估分析報告,協助城市管理者進行科學管控。
騰訊云團隊已經評估了這套智慧水務管理系統用于深圳近4000個基礎設施的可行性,包括公園、路面和住宅區,還用該系統監測新洲河和上芬河的集水區水質。
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
2020年,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里的紅外攝像機意外捕捉到了一只歐亞水獺的影像。歐亞水獺是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掠食者,已經有十年沒有在該地區出現。
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里的紅外攝像機拍攝到歐亞水獺。
有證據表明,它們就生活在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里。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說明通過智慧城市規劃,野生動物和人類能夠共存于可持續的生態系統中。
深圳海綿城市項目的成功落地表明城市可以通過再設計,把技術和可持續性融于城市發展中。更重要的是,收集的數據為城市規劃者提供了參考,便于他們評估是否把深圳智慧水務管理系統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