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態讓身障人士的工作生活更便利
多年來,微信運用數字技術,縮小數字鴻溝,幫助視力、聽力不便的群體更容易地獲取日常服務和求職。最近,微信與身障人士及公益組織合作開展了更多項目。
面向身障群體的求職小程序
馮桂杰畢業于深圳大學,成績優異。他的技術水平很優秀,然而由于聽力受損,即使他能夠勝任崗位要求,求職時卻屢屢碰壁。
在求職失敗后,馮桂杰加入了一家專門開發盲人服務技術的公司。他認為身障人士在求職時普遍面臨歧視,而他可以通過技術克服挑戰,幫助像他這樣的人。
他就職的啟明公司開發了一個微信小程序,可以幫助盲人閱讀和獲取信息,進行線上購物和求職等活動。該小程序也是殘障人士的線上社區,他們可以分享求職經歷和經驗,發布關于找工作的建議和提示。
因為父親是身障人士,周江南創辦了啟明公司。他和馮桂杰帶領一個小團隊, 開發了一個叫“蠶舍”的小程序。這個名字取自“殘疾人社區”中“殘社”的諧音。這個項目旨在幫助視障群體、聽力障礙和身疾人士求職。
馮桂杰與團隊為視障人士開發服務技術。
周江南說:“我們想搭建像領英一樣的平臺,面向殘障人士,內置無障礙優化框架。”這個小程序利用騰訊基于AI的文本識別庫,經過優化后符合國際無障礙標準規范,可以識別文字和帶圖標的內容。
伸出援手
這個小程序還可以在線上面試時為聽障人士提供協助。它將面試官的聲音轉化成文字,聽障人士看到后即可通過打字和面試官雙向交流溝通。如果需要更多幫助,手語客服可遠程實時協助雙向溝通。
周江南聘請身障人士制作手語的AI圖片標注。他們要標注用于機器學習的數字圖像,只需一臺電腦或手機,即可居家完成工作。
周江南選擇創建微信小程序而不是單獨開發應用程序,原因是小程序的開發難度較小且成本較低,還可以利用微信龐大的生態系統。小程序方便實用、高效且成本較低,已經成為開發人員、組織和社會公益機構之間的紐帶。
“蠶舍”開發團隊。
“蠶舍”小程序在今年9月推出時,超過百名身障人士參與了測試,有望為中國8500萬身障人士提供求職便利。
周江南說:“蠶舍項目希望更好地服務身障群體,讓他們通過科技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創造社會價值。”
鼓勵身障人士從事技術工作
周彤在心智互動負責運營微信公眾號。這家公司專門為盲人做手游和娛樂平臺,身障人士在公司所有員工中占到了三分之一。
團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保持界面簡約、整潔,使之能夠被讀屏軟件識別,從而將文字轉化為語音,方便視障人群閱讀。
周彤負責微信公眾號日常運營。
周彤說:“我一直很喜歡研究這些科技產品。我希望更多自媒體工具都能進行無障礙優化,降低使用門檻,這樣視障人士就有機會從事這個行業。”
改善無障礙技術
在開發無障礙產品時,騰訊與鄭銳這樣的專家合作來測試體驗。鄭銳從小有視力障礙,現在就職于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
他是一名產品用戶體驗專家,負責評估應用程序等線上產品,通過“聽”智能設備來查漏補缺,提出無障礙功能優化升級意見。他幫助科技公司員工更好地理解身障人士的需求,設計更具包容性的產品。
鄭銳出席活動介紹無障礙技術。
例如,微信剛剛上線紅包功能來慶祝春節時,視障人士無法參與,因為他們的手機遇到微信紅包無法讀出任何信息。幸好鄭銳將這個需求反饋給微信團隊,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
他還幫助解決了另一個重要障礙,讓視障人士可以使用PIN碼進行微信支付,同時確保他們的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