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動技術改變世界
近日,騰訊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Light”)圓滿收官。眾多優秀公益隊伍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用網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大議題,緊貼公益領域進化腳步,為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注入驅動力。
本屆Light共吸引了1429支隊伍報名提交公益項目建議,最終有24支隊伍入圍。這些項目的創新之處在于使用人工智能(AI)、數據和輔助技術,將公益倡議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為社會做出切實的積極貢獻。
第三屆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項目路演。
活動收官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今年創新項目的亮點。
守護“星”計劃:改善兒童孤獨癥的康復治療
目前中國約有1300萬人被診斷為孤獨癥患者。早期發現和干預對于孤獨癥的治療結果非常重要,這正是守護“星”計劃發揮作用的地方。這個由小飛象團隊發起的項目旨在利用AI技術,為患有孤獨癥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康復和醫療診斷設施。
小飛象團隊開發了全套的篩診工具,通過標準化的答題打分問卷,降低人為篩查的主觀誤差,提供準確的評估結果。他們還通過AI數據庫生成個性化的訓練計劃,為康復師提供客觀依據,進而有效改善孤獨癥兒童的治療效果。
小飛象團隊成員正在展示該應用程序的功能。
守護“星”計劃幫助患者將測評成本降低至少七成,康復訓練成本降低一半以上,進而減輕了患兒家長的經濟負擔,讓孤獨癥診斷和康復服務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易行:幫助走失老人安全回家
報告顯示,每年中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且4小時內找回的概率小于50%。“易行”正是為此開發的應用程序,作為虛擬向導,幫助走失老人安全回家。
該應用以無障礙訪問為設計起點,整合了AI智能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支持36種方言,即使老人不識字或講話帶有口音也可以輕松使用。老人可以在應用內輸入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聯系人信息,一旦走失,他們可以使用簡單的語音命令導航回家或聯系家人。易行團隊還開發了“防丟二維碼”功能,當路人發現走失老人后,可隨即掃描老人的二維碼,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開發團隊闡述了該App如何運用AI讓老人更安全。
該應用顯著提高了快速定位走失老人的概率,降低老人走失和受傷的風險。除了確保走失老人的安全,易行也能讓老人的家人和照護人員安心。
植樾:保護古樹名木
2004年出版的《淄博市古樹名木》報告列入了當地的479株古樹。為了保護中國的古樹名木,“植樾”應用程序提供了這些古樹的詳細信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運用AI技術,這款應用程序可以為古樹“辦身份證”,并繪制中國古樹地圖。植樾還利用先進的NLP技術,為古樹創建標準化的信息和獨一無二的ID,以便完善古樹名木的數據記錄和地圖。這有助于監測樹木健康狀況,積極落實保護措施。
植樾不僅保護了生物多樣性,而且保護了古樹名木所承載的文化和歷史遺產。
植樾應用程序可顯示樹的詳細信息,包括其樹齡、尺寸和健康程度。
AIGC:預測性野生動物保護
阿爾泰山自然保護隊推出了AIGC項目,旨在對阿爾泰山地區野生動物棲息地進行監測和預測。該項目彌補了傳統研究方法在山區應用的不足之處,如由于冰凍期長、冰雪覆蓋范圍廣,導致研究效率低、數據收集不準確等。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AIGC項目使用AI技術來提高監測和預測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效率。AIGC團隊分析了天氣、水文、土壤和植被等關鍵因子,據此創建了識別適宜棲息地的規則,并估測瀕危物種(如蒙新河貍)食物供應的關鍵閾值。這種積極主動的方法有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植樹造林工作,從而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沖突和對野生動物的傷害。
開發人員正在設置一個用于監測野生動物棲息地情況的設備。
為了支持有效的監測和預測,該團隊開發了一個網絡平臺,將野生動物圖像數據與持續觀測的生境因子相結合。他們采用AIGC和數字孿生技術打造了這個平臺,旨在全面了解野生動物棲息地,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科技向善,匯聚光的力量
騰訊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彰顯了技術在應對社會和環境挑戰時可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互聯網和社會之間搭起橋梁,鼓勵社會組織和公益團體攜手,利用AI、云計算和輔助技術造福人類,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