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尋計劃:推動下一代氣候技術發展
文 | 許浩,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及碳中和實驗室負責人
氣候挑戰的緊迫性已無須多言。作為一家全球科技公司,騰訊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目前,我們已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然而,多種跡象表明我們很可能無法實現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國際社會必須探索更多綠色發展新路徑。
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在這一領域漸漸嶄露頭角。然而,僅有這些解決方案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盡快探索新技術,減少行業碳排放。對于許多行業而言,沒有廉價或簡單的脫碳途徑。未來幾年至關重要。
因此,我們發起了“碳尋計劃”,旨在尋找和支持實現凈零排放所需的新技術和關鍵能力。秉持“科技向善”的愿景,我們相信科技能夠造福人類,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
2023年3月,“碳尋計劃”啟動,首期聚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 以及基于技術的碳去除解決方案。我們將在三年內投入超過2億元人民幣(2800萬美元),旨在推動下一波綠色創新浪潮。
最終,13個項目從300多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研究和探索所需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促進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中發揮更大作用。
CCUS在脫碳中的作用
碳捕集技術為眾多難減排工業行業提供新的思路與解法。例如,借助技術,我們可以過濾工業煙道中的二氧化碳或直接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將其安全地儲存在地下,或用于制造建筑材料以及綠色燃油。其中一些技術具有雙重效益:既有助于阻止新碳排入大氣,又能減少幾個世紀以來積累的二氧化碳。
需要承認,目前CCUS還不具備成本效益,但太陽能和風能也是依靠多年的政策和財政扶持才具有了今天的發展規模。即便如此,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30年,全球碳捕集能力將在目前水平的基礎上增加六倍,達到每年3億公噸,這表明碳捕集技術在世界脫碳戰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投資和支持,實現目標仍然舉步維艱。
從實驗室走進現實
“碳尋計劃”包括三大創新賽道:
- 試點支持賽道:發掘和支持研究前沿技術的科研院所、高校或實驗室。例如,部分參賽團隊開發出了利用鋼渣直接從高爐廢氣中捕集二氧化碳并進行儲存的方法,這也有助于減少工業廢棄物。
- 初創孵化賽道:加速孵化具備商業化潛力的初創企業。在首期申報的項目中,一些初創公司通過電化學反應或微生物等方式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綠色航空燃油和有價值的化學品。
- 能力建設賽道:建設產業鏈基礎能力,如數字基礎設施、方法和其他資源,助力行業發展。例如,一些項目研究如何更好地評估CCUS項目地點或規范碳減排、碳清除測量的方法——他們著力于開發更好的碳排放檢測、報告和驗證方法。
共創綠色未來
“碳尋計劃”只是騰訊推動向低碳未來轉型的眾多努力之一。我們引領行業構建超高效數據中心,在辦公樓宇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并簽約供應綠色能源。此外,我們還通過自己的數字產品、服務和倡議,鼓勵低碳生活方式,幫助企業減少自身的碳足跡。
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不確定中蘊藏著希望。參與碳尋計劃的每支團隊都表現出熱情和創新精神,這讓我們倍感興奮也深受鼓舞。我們知道,踐行“科技向善”的旅程剛剛啟航。此外,我們也認清一個簡單的事實:企業必須成為負責任的社會公民。我們歡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低碳創新,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綠色、更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