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活化”歷史遺址
從坐落在埃及帝王谷距今3000年的圖坦卡蒙陵墓,到有著2000年歷史的意大利龐貝古城,再到古代墨西哥阿茲特克人建造的至今仍在通航的霍奇米爾科運河……它們是人類歷史的重要見證。
維護歷史遺跡也帶來許多挑戰,包括保存、養護遺址,迎接日益增長的游客,以及滿足游客的沉浸式體驗需求等。此外,許多人受距離等因素所限,可能根本無法參觀這些遺跡,沒有機會領略其文化魅力與內涵。
好消息是:科技可以提供助力。
多年來,騰訊利用其最新的游戲科技,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公布的世界遺產——北京中軸線栩栩如生地帶到人們眼前。北京中軸線于2024年7月27日正式被列為世界遺產。
這條“線”在中國聞名遐邇,但在國外尚未被人熟知。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從北至南全長約7.8公里,是中國古代皇家設計和都城規劃的典范。其縱貫15處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包括紫禁城、鐘鼓樓、景山、天壇等蜚聲中外的建筑。沿著北京中軸線,北京城形成了東西對稱、秩序井然的城市建筑群,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從元、明、清三代一直延續至今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
數字中軸·小宇宙:技術壯舉
作為北京中軸線數字化助力申遺的重要成果,“數字中軸·小宇宙”本月正式上線,在數字世界里再現北京中軸線。數字化技術和游戲科技全程參與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這在世界上實屬首例,并最終成功助力北京中軸線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數字中軸·小宇宙”是全球首個超大型城市歷史景觀沉浸式數字體驗產品。它完美復現了北京中軸線的逼真全貌,用戶可以穿越時空,在其中自由探索。
用戶可以使用智能手機,在虛擬角色的引導下身臨其境地體驗北京中軸線背后豐富的歷史文化,觀賞令人驚嘆的建筑細節。這款沉浸互動產品采用了先進技術,不僅精確重建了現存遺址和景點,還再現了已損壞或現實中已不復存在的場景。您可以回到明朝,欣賞雄偉壯觀的數字修復版帝王祭祀先農諸神的皇家壇廟“先農壇”,還可以穿過正陽門進入老北京城的中心,游覽太廟、社稷壇、鐘鼓樓等景點,體驗北京這所現代都市的豐富文化。
“數字中軸·小宇宙”歷時三年,采用了高清照掃、建模、PCG自動生成等游戲科技。復雜的五級地圖模式覆蓋了方圓200公里的地理范圍,包括30萬種植物和220萬處建筑,以及各種山丘和水景。這個虛擬空間三維數據資產制作量超過15TB,實時運行資產總面數達到104億。
數字中軸是數字科技全過程參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煥活實踐的代表案例,以科技保護、活化利用、傳承創新,探索創新路徑。
降低公眾參與門檻
公眾參與和支持對于保護歷史遺跡非常重要,這也是北京中軸線項目的重要目標。通過開放游戲IP,普通公眾也可以幫助完善數字中軸。數百萬年輕人以創新的方式參與到項目中,客觀上營造出有利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公眾氛圍。
通過“云上中軸”小程序,世界各地的用戶都能夠以數字方式即刻游覽北京中軸線。小程序中設置了各種謎題、挑戰、獎勵和其他游戲場景,鼓勵用戶深入探索,在趣味之中了解北京中軸線豐富的歷史文化。
全民參與文化保護
公眾常對保護文物古跡所需投入的大量時間和資源感到擔憂。以往文保機構必須持續監測古建筑和歷史古跡的狀態,檢查是否有損壞或風化的跡象。北京中軸線區域所覆蓋的范圍很廣,難度也更大。為此,我們構建了“數字打更人”志愿者體系,旨在鼓勵公眾提供幫助。
市民和游客可以使用“云上中軸”小程序,掃描二維碼,拍攝古跡照片,簽到并上傳古跡的巡檢報告。小程序采用互動式體驗,用戶在穿越時空領略歷史文化魅力的同時,還能為保護北京中軸線貢獻自己的力量。自上線以來,小程序訪問量已超過450萬次,線上累計注冊用戶達80萬人次,累計培訓認證“數字打更人”志愿者近17000名,產生有效巡檢照片超7萬張。這些數據全部實時上傳至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監測與保護平臺。
北京中軸線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與沉淀,更是一條有生命的線,銜接著過去與未來。“數字中軸”展現了大數據、云計算、游戲科技、人工智能和知識地圖在歷史古跡保護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這些技術也可以用于保護其他歷史遺跡,帶動公眾參與其中,讓更多世界文化遺產重煥生機。